关注、学习!西南财大专家学者持续热议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3-09    作者: 科研处     阅读: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西南财大师生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及时关注大会动态,学习大会精神。学校专家学者持续关注、研读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聚焦经济金融、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领域分享体会感受。

金融继续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擎 金融学院、中国金融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看到,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在内外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取得了难能可贵的成绩,中国金融坚持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也交出了亮丽的答卷。在灵活稳健的货币政策下,金融积极支持制造业发展,并着力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金融体系总体稳健运行,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今年,金融要继续坚守使命,继续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金融要促进经济的创新发展,金融要促进经济的绿色发展,金融要促进形成有效需求,金融要促进形成现代化的产业体系,金融要促进助力民生发展和共同富裕。金融要继续加大开放的力度,同时继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尤其在风险突出的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领域,要遏制债务增量、化解存量;同时加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升监管效率,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盖凯程 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工作重点之一是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强调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近年来,受诸如国际贸易环境急剧变化的冲击、经济发展模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压力、疫情等经济发展外生变量等因素影响,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经营困难、预期转弱、信心不足等问题。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我们立足于中国所有制结构变迁的内在规律和核心特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基于对国有资本、民营资本改革逻辑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评判,从国有资本保护和民营资本保护两个维度进行合宜的制度设计、保护和引导;基于国企、民企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一致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和现代民营企业公司治理,从内部治理机制、外部治理市场和法律法规规约等维度保证其治理有效性;基于“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的清醒定位,将政策聚焦点集中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竞相发展的公平竞争环境塑造和平等产权保护上,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用真招实策提振市场预期和市场信心。


促进中国特色企业公司治理现代化

马永强 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政府工作报告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和“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等两方面,明确指出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工作重点。

企业,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基础,是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的关键力量。无论是民生保障、科技创新还是绿色低碳发展、重大风险防范,都需要微观企业提供支撑和保障。 财务管理、会计学、审计学等会计学科在新时期要紧密围绕提升企业质量和效率,统筹企业发展和安全的目标,以数字技术与财会审专业知识深度融合为抓手,深入研究探索构建中国特色国有资本监督评价体系,赋能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立足微观会计信息,打造微观主体和宏观经济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发展中国特色审计理论和方法,促进中国特色企业公司治理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以会计学科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智库建设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增强各类型企业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进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聚焦数字经济开展有组织科研

郭建军 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数据和算法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发展数字经济,需要在大数据采集、处理、挖掘、分析应用等方面进行突破。要聚焦以下两个领域开展有组织科研,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一是在基础算法层面,开展深度学习的可解释性研究、树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的深度融合算法研究、大规模时空数据和网络数据的大数据算法研究。聚焦大数据重采样、分布式推断与在线学习的统计学基础理论,发展带隐私保护、防恶意攻击的稳健重采样技术、建立去中心化及通讯有效的分布式统计学习理论,提出可拓展、收敛和快速迁移的高效统计推断算法,并将新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宏观经济预测和预警、金融风险预警和监控以及金融市场预测研究。

二是在统计测度领域,发展数字经济测度、数据资产核算、数字经济统计基础理论研究,全方面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为国家政策的长期规划提供依据。


瞄准八项工作重点

凝练工商管理学科方向

王珏 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八项工作重点,包括(1)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2)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3)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4)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5)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6)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7)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8)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

工商管理学科发展应与国家发展趋势和战略前沿相关联,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的同时,逐步实现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的数智化转型。结合两会提出的工作重点,工商管理学科应着重关注以下领域和方向:(1)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心理、数字服务营销、战略与营销管理;(2)供应链管理、运作管理、产业数字化管理;(3)企业战略和变革管理、战略变革与企业转型;(4)跨国公司的创新和创业、跨国公司/国际管理;(5)金融服务与智能方向;(6)乡村振兴;(7)绿色发展与创新、低碳经济与绿色发展;(8)公共政策分析、医疗健康管理。工商管理学科需要肩负起“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使命担当,围绕中国经济发展、结合国家需求,讲好中国管理故事,推动有组织科研,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管理学学科学术话语体系贡献力量。


加力提效的积极财政政策

将有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何加明 财政税务学院教授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全年增值税留抵退税超过2.4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缓税缓费7500多亿元;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财政赤字率控制在2.8%,中央财政收支符合预算、支出略有结余。这组数据充分说明,在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下,党和国家果断应对、及时调控,有效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等工具,加大纾困支持力度,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有力助推国家经济企稳回升。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疫情后经济全面复苏提升之年,对于今年的财政政策安排,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字率控制在3%左右,要继续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同时也注重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优化债务期限结构。这样的政策安排,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中长期目标的基础上,也充分考虑了疫情后经济全面复苏提升的现实需要,这对于疫情后恢复经济活力、防范财政金融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促进效用。


深植创新发展理念争当科技创新主力

刘贵松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通读报告,对国家过去几年克服困难取得的成就倍感自豪,对未来发展规划及重点工作信心倍增。报告中提到的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高等教育创新”两个方面值得关注。

创新驱动发展,不仅面向产业升级,更是我们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从计算机学科建设发展角度,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重要要求,要不断加强源头理论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引领世界科技前沿;要面向经济主战场,深入做好产学研,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要坚持国家重大战略牵引,站高谋远,结合学科特点解决“卡脖子”问题。

创新,不仅仅是科技的创新,更是思想的创新。计算机学科要在学校“新财经”战略升级中定好位,紧抓“财经科技创新”和“理工攀登计划”,思想上创新、举措上创新、具体实施上创新,争当学校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过去五年的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鲁篱 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政府工作报告系统总结了过去五年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指出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对下一阶段工作作出总体部署:

一是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多年来取消或者下放行政许可事项达到1000多项,清单管理措施比制度建立之初压减64%,这些成绩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将法治中国建设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重要抓手取得的巨大成就。

二是推进高质量立法方面所做的工作卓有成效。五年来,“推动完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50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180件次”,政府紧紧围绕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等立法工作不断提速,并更加注重立法质量与社会效应,践行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理念,以高质量的立法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立法保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是强调用实际举措促进公平竞争。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用真招实策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健全竞争法律体系,完善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立法,加强和改进竞争执法,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等事关国家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深化改革的重要制度保障。


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持续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廖宏斌 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市场经济纵深发展,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变动,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政府有序推进依法履职和治理创新,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主动接受来自各方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案,持续深化政务公开,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体组织更好发挥作用,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和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新形势下,积极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完善基层治理,优化社区服务;积极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社会工作等健康发展;改革和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深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持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推进社会信用建设;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等一系列措施的提出,为各级政府划定了推进社会治理变革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推进社会治理改革的方向,为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发展质量稳定提升和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新三驾马车”值得期待

汤继强 西财智库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催人奋进。

政府工作报告中将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目标确定为5%左右,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符合当前国际形势风高浪急,更体现出中国经济的后发底气和信心。在这个宏大进程中,“新三驾马车”值得期待。

其一是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他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

其二是扩大内需。政府工作报告简述今年工作重点的第一项就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更是从顶层统筹指出,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其三是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要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村适度规模经营,为农业农村发展增动力、添活力。政府工作报告也对乡村振兴作了重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