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刘诗白经济学奖颁奖会暨经济学创新发展高层论坛在京隆重举行

时间:2021-06-02    作者: 科研处     阅读:

5月30日上午,第五届刘诗白经济学奖颁奖会暨经济学创新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教育部原党组成员、教育部社科委副主任、北京大学顾海良教授,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教育部社科委副主任洪银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南开大学原副校长逄锦聚教授,民革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刘家强,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刘新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名誉院长李晓西教授,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副总经理谢平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原校长黄泰岩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瑞龙教授,厦门大学庄宗明教授,武汉大学简新华教授,辽宁大学林木西教授,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西安财经大学副校长任保平教授;我校校长卓志教授,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刘锡良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刘灿教授,北京校友会会长任道德,上海校友会会长朱胜良,校友、国家开发银行石纪扬,校友、百度高级副总裁刘辉等80人出席颁奖会。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彭龙教授主持会议。

卓志致辞,代表学校对莅临会议的领导嘉宾、评奖委员会委员、校友表示热烈欢迎,对他们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向第五届刘诗白经济学奖获奖者表示祝贺。他表示,西南财经大学设立刘诗白经济学奖,就是为了传承刘诗白教授等“大先生”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创新精神和治学态度,营造崇尚精品、严谨治学的学术氛围,弘扬一种名师文化、一种大学精神,激励和培养未来的学术大师。他指出,2012年起刘诗白经济学奖已成功举办五届,学术声誉和学术影响力与日俱增,为构建中国经济学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做出了积极探索。他表示,站在“十四五”开局起步、“双一流”二期建设和迎接“百年西财”新的历史起点上,西南财经大学将深刻把握“现代化”“高质量”“新财经”“双一流”的战略考量和创新、人才、数字、改革、开放、文化的战略任务,推动学校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他表示,“十四五”时期,西南财经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聚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持续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经济思想的研究阐释,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金融学和工商管理三大理论体系,努力讲清“中国奇迹”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讲好中国高等教育故事,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与管理学、打造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中持续贡献西财力量。

38129

评奖委员会主任洪银兴教授宣读了西南财经大学名誉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刘诗白教授的贺辞并对第五届刘诗白经济学奖的评奖情况进行介绍。本届“刘诗白经济学奖”评奖委员会由顾海良等28位著名经济学家组成,洪银兴任评奖委员会主任,刘诗白任名誉主任。共评选产生十项获奖成果,分别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毛捷教授的论文《地方公共债务增长的制度基础——兼顾财政和金融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院吕铁教授的论文《政府干预何以有效:对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调查研究》,西南财经大学李萍教授的专著《新中国经济制度变迁》,清华大学李帮喜副教授的论文《生产结构、收入分配与宏观效率——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与经验研究》,中山大学杨子晖教授的专著《政策工具的挤出效应与挤入效应研究》,南京大学郑江淮教授的论文《中国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进展评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易行健教授的专著《中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研究(宏观证据与国际比较、基于异质性视角的微观证据)》,复旦大学高帆教授的专著《从割裂到融合:中国城乡经济关系演变的政治经济学》,武汉大学郭熙保教授等的专著《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结构转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谢富胜教授的论文《平台经济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顾海良、洪银兴、逄锦聚、卓志、刘灿、刘家强等嘉宾分别为获奖者颁奖。武汉大学郭熙保教授作为获奖者代表发言。

颁奖会后举行了经济学创新发展高层论坛,论坛以“中国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为主题。顾海良教授、洪银兴、逄锦聚分别以“拓展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以包容性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和启示”为题作论坛主题报告。刘灿主持了论坛。

黄泰岩、谢平、董志勇、刘锡良等11位专家进行了主题发言。庄宗明主持主题发言。

5E909

“刘诗白经济学奖”是学校和刘诗白奖励基金面向全社会设立的经济学奖项,旨在推动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创新,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弘扬刘诗白教授等老一辈学者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创新精神,发掘当代经济学的经典之作,遴选和培养未来的学术大师。近年来,刘诗白经济学奖始终秉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推进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经济学研究的评奖宗旨,坚持创新和质量的评价导向,贯彻开放、公开、公平的评奖原则,不断加大对研究解决中国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经济学精品力作和优秀青年学者的奖励与推介力度,学术声誉和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在经济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