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婉宁:身藏锦绣 笔流华章

时间:2017-09-30    作者: 西南财大报     阅读:

她身藏锦绣,不仅综合绩点高,还踊跃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她笔流华章,用生动的文字记载西财故事。这位有着1米86的大高个,行事干脆利落的同学就是来自2015级金融学专业的优秀学生干部、西南财经大学校报记者团副团长杜婉宁。

投身志愿活动,尽显公益热忱早在进入西南财经大学之前,杜婉宁就已经参加过一些志愿者活动。其中,给她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2015年8月发生的 “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

“那里毕竟是我的家乡天津,发生这样的重大事故,我没有理由不去帮忙。”问及参加“8.12事故”志愿者的原因,杜婉宁表示这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她每天的主要工作是联系救援方和分发救援物资。每日长达12个小时的工作,让她疲惫不已。可当她看到,一位同龄人在接触爆炸散发的雾气过敏后全身红疹,却招手说着“没事,继续”时,就更加坚定了自己为社会服务的决心。

进入大学后,杜婉宁并未停下志愿服务的脚步。她参加了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的多项志愿活动。其中,在“信连心”关爱山区儿童志愿活动中,杜婉宁选择了一位同样姓杜的孩子作为帮扶对象,因为“很亲切,听起来就像我的妹妹一样。”现在,这项活动已经持续了两年时间,杜婉宁仍然坚持每半个月给孩子寄一封信,向她分享大学生活的新鲜事,和她讲述自己的人生感悟。每次看到妹妹回信时稚嫩的笔记,纯真的语气,杜婉宁感慨:“每次拆开她的来信,我就感到很有成就感。”

进入记者团,磨砺促进成长进入大学后不久,杜婉宁就加入了西南财经大学报记者团。从试用期的生疏到成为正式记者后的游刃有余,杜婉宁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大一上半年的一个意外,让杜婉宁的脚耻骨遭受了断裂性骨折。拖着一条伤腿,杜婉宁坚持每天前往教学楼上课,回到寝室后还不忘兼顾校报的工作。某晚下课后,她因剧痛而不得不停在回寝室的路上。周围的人纷纷从她身边经过,谁也没有注意到在一旁小角落里,有个满脸泪痕的姑娘。回忆起这段往事,杜婉宁却并不后悔:“我既然选择了一条道路,就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它。”

在长达一个半月的恢复期结束后,杜婉宁更是全心全意将自己投入到学习与校报工作中去。提及自己的经验,她骄傲的说:“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历练,是宝贵的学习过程。”在采访优秀干部马丽时,杜婉宁为学姐的阳光自信所感染:“我仿佛在她身上看到了光芒。”在对话前央视主持曲向东时,她为公众人物的坚守所震动:“‘理想、行动、坚持’他从未停下挑战自我的脚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杜婉宁的不懈努力,其作品《行走在希望的路上》、《极限之中接近自己》等文章都被刊登上西南财经大学报上,备受好评。

刻录记者身份,提携后辈续传承2016年10月,杜婉宁当选校报记者团副团长,作为一名领导者,她的工作内容更多了,所肩负的责任也更加重大。

从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到报纸的编辑与策划,身为副团的杜婉宁总是冲在工作前线。作为编辑,她要参与报纸内容的策划;作为记者,她要与受访者接洽交流。“每次没有人报策划,就自己亲自上阵采访;每接收到一篇稿件,就马上接收审阅。”通过她的描摹,无数独特的形象便跃然纸上;经过她的编辑,一篇表现平平的文章也焕发光彩。相关负责老师赞扬她为:“咱们校报的台柱子。”

“作为一名记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客观地记录当下。”在为2016级校报记者团成员进行培训时,杜婉宁这样告诫他们。她想要带给后辈的,不仅是通讯稿的完成技巧,更是媒体人必须的基本素养。采访前将注意事项反复叮嘱,返稿时熬夜写下密密麻麻的批注,杜婉宁默默履行着“师父”的责任。

在她的带领下,2016级的校报成员们也逐渐展露锋芒,活跃于西财各大“双选会”与“文艺晚会”中。2017年4月,校报记者团专访《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特约摄影师张涛,同年5月,校报记者团斩获校级原创诗歌朗诵比赛“五月诗存”三等奖;7月中旬,校报记者团来到阆中老镇,报道当地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灯戏”的传承现状。

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