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洲:心怀家国 砥砺前行

时间:2017-09-30    作者: 西南财大报     阅读:

工作两年辞职返校,顺利通过学校的硕博连读选拔项目,博一期间获得四川省人口科学研究生优秀成果一等奖,在B1、B2级杂志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参与多个课题研究、学术活动,担任班长、服务同学……杨成洲,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2016级博士生,为自己重启的大学生活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辞职重启求学之路2010年,杨成洲从重庆师范大学毕业,随后在中国银行工作。“在我的同学眼里,这是一份很好的工作。”杨成洲的第一份工作受到了周围人的肯定,但是,这样一份优渥的工作并没有让他的内心越来越安逸,追求梦想的执念反而在他的内心生根发芽,愈加旺盛。

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他与一位朋友交谈,三个小时之后,他被说服了,决定辞职考研,看似是仓促的决定,其实是内心埋藏已久的执念。“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时代,人不能局限于已有的平台,我们要努力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到世界发展的大潮流中。”杨成洲认真地说。

事实上,辞职返校的道路上困难重重。由于大部分知识已经遗忘的缘故,他不得不从头学起,甚至从高中数学开始复习。但第一次考研的尝试,还是以失败告终。“第一次落榜后并没有想过放弃,因为我之前就做好了屡败屡战的准备。”命运不会辜负任何一个努力奋斗的人,第二年,他终于来到了西财,重启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重返校园后,杨成洲很快融入到西财的学习生活中,“因为工作经验多一些,所以我组织工作这方面做的比较好,大家都比较信任我。”所以同学们推选杨成洲成为班长,他在努力汲取知识的同时,也将班级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使得自己的校园生活过得充实而有趣。

以基层为基础修炼学术重返校园,杨成洲一头扎进了学术的海洋,收获颇丰。“人要使自己的社会价值最大化。”在杨成洲看来,自己选择返校深造,就是为了给社会创造更多价值,于是他参加了一位老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深入西藏、阿坝藏区等边远基层地区做田野调查,“我们用问卷等形式做访问,访问时间最长的一户访问了三个小时。“深入细致的访问使得杨成洲对社会基层有了更多的了解。

当然,深入基层的调查自然不会一帆风顺,令杨成洲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在汶川的调研,”当时带我们过去的村干部有事情就先走了,我们自己去做调研,因为路途遥远,大家都比较狼狈,再加上又是外地人,还背了鼓囊囊的包,村民们都以为我们是拐卖小孩的。“说到这里,他忍不住笑了起来,所幸这只是一个小插曲,调研工作还是照常进行。

杨成洲还参与了北大人口所的有关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调查,他深入成都周围多个村镇,从中清晰地认识到了国家精准扶贫战略。

就在去年,杨成洲申请了一个名为“四川彝区精准扶贫治理模式与创新”的博士生课题,他希望可以将自己的学术研究与中国利民战略联合起来,为家乡扶贫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除了是学习上的“明白人”,杨成洲更是政治上的“明白人”。作为一名党员,他把学习党章、牢记党纪党规作为自己的日常必修课,如此深厚诚挚的爱党情怀是从小到大的点滴积累形成的,“小的时候,家里是黑白电视,只能收一个台,就是中央电视台。”杨成洲笑着说,而且,因为他的爷爷以及父亲都是老党员,所以家里从不缺乏党政类的书报。“我小时候经常在山上放牛,身上就带着一本小册子,其实也不认识多少字,但还是会翻着看。”就是这些简单的小册子,成为了杨成洲认识、了解党组织的启蒙书。除此之外,受父亲影响,新闻联播也成了他每日必看的节目。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也使得他总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党的最新方针政策,进行理解分析,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对于杨成洲来说,成为一名党员,既是良好家风的延续,又是对自己的肯定,更是一种无形的鞭策。

在杨成洲看来,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各大重要场合的讲话蕴含了非常新的理念,实际上就是要把中国更好地融入到全球化进程中。“习总书记谈的是在现实情况下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人类和世界的联系,并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理念践行其中,这是非常务实的。”杨成洲高度认同习总书记的新理念、新观点,并且坚持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一个人最不能丢东西有两样,一样是梦想,一样是良心。”如今的杨成洲依旧将个人社会价值最大化作为自己人生的目标,关心基层,潜心学术,同时坚持以党规党纪为约束,做一名合格的党员,为祖国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