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宏观经济国际年会在我校举办

时间:2023-06-26    作者: 金融学院、中国金融研究院     阅读:

6月22日至23日,2023中国宏观经济国际年会(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Macroeconomics, CICM)在我校举办。会议由学校金融学院、中国金融研究院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论坛联合主办。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尹庆双,波士顿大学经济系教授、中国宏观经济研究论坛联席主席苗建军,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宾夕法尼亚大学Class of 1965 Term讲席教授方汉明、香港中文大学宋铮等学者参加年会。来自波士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帝国理工大学、杜克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罗切斯特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数百名学者来到现场,共同探讨宏观经济学前沿领域的若干重大问题,会议交流语言为英文。

尹庆双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我校经济学科建设始终坚持宏观分析视野,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各学科特别是金融学科向纵深发展,在构建中国特色金融理论体系中探索建构中国特色金融自主知识体系。他强调,要更加自觉地把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上来,从世界发展的大势和经济发展的长周期视角观察与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具体状况与发展规律,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系统观念,增强辩证思维,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苗建军回顾了历届年会的举办情况,并向本届年会联合主办方的精心筹备以及全球各地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感谢。他介绍了本届年会论文的投稿和接收情况,表示未来将会继续长期保持中国宏观经济国际年会的高质量水平,并就2024中国宏观经济国际年会向大家发出邀请。

在主旨演讲中,林毅夫以“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产业政策:一种新的结构经济学方法”为题介绍了新结构经济学的发展以及“中等收入陷阱”相关国际经验,提出跨过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最终要靠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来实现。他将产业分为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技术和附加价值差距的产业、产品和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产业、已经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创新周期短的产业和违背比较优势的战略行业五种类型,并提出追赶高收入国家产业的六个步骤。

方汉明围绕“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成长烦恼’”,阐述了中国社保系统的五大特征,介绍了代际迭代理论和工资补偿理论,并就中国社保对该理论的政策含义进行了阐述。

会上举行了优秀论文颁奖仪式,尹庆双、苗建军和金融学院、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擎为最佳论文奖和最佳新秀论文奖获得者颁奖。最佳论文为Wei Cui, Randall Wright 和Yu Zhu的合作论文“Endogenous Liquidity and Capital Reallocation”。最佳新秀论文为Xincheng Qiu的独作论文“Vacant Jobs”。

本届年会共收到有效投稿论文230篇,最终接收49篇。42位海内外知名学者组成了年会论文评审委员会,苗建军、王擎担任联席主席,苗建军担任大会秘书长。

在分论坛中,与会学者们围绕“行为宏观经济学”“创新与增长”“劳动力市场”“宏观金融”“中国经济”“商业周期和信贷周期”“出口与贸易壁垒”“消费与收入”“宏观金融中的信息与披露”等14个宏观经济学领域重要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