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紫萌:从西财学子到西财教授 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

时间:2024-10-31    王春燕、胡雨欣     阅读:

教室里,同学们用专业而流利的英语模拟着国际商务谈判的场景,老师则更像是“导演”,对同学们的谈判话题和交流礼仪进行耐心指导。这样别出心裁的教学方式,来自外国语学院潘紫萌教授所讲授的国际商务谈判课。

深厚的专业素养,创新的教学方法,潘紫萌像对待艺术品一样精心打磨每一堂课。她务实又前沿的教学课堂,深受学子喜爱,赢得同行赞誉,多次荣获“优秀教师”和“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荣誉称号。

英语梦想从西财启航

从伦敦大学学院博士毕业后,潘紫萌重返母校,在英语教学的三尺讲台上开启新生活。而潘紫萌和英语研究的故事,要从她的大学时代说起。

在西南财经大学经贸英语专业读本科期间,潘紫萌对英语学科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专注。她回忆说:“从大一开始,我就立志要在英语领域深入学习,尽我所能地达到最高水平。”

在西财求学期间,潘紫萌在英语学习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她连续四年摘得甲等奖学金,并荣获国家奖学金。与此同时,几乎所有重要的英语赛场上,都留下了她说着流利的英语崭露头角的身影。如“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CCTV杯”英语演讲大赛、“韩素英”笔译大赛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时代的潘紫萌总是热情满满地探索着英语世界的更多可能。她留心生活中的细节,将英语与科学研究结合,研究“T-shirt服饰图案中的中外文化差异”。该研究入选国家创新性实验项目。课余时间里,潘紫萌也不断锤炼着英语水平。从学校英语翻译基地小组,到大型国际会议志愿者,她在一次次实践中磨砺着专业能力。担任“中国—澳大利亚青年学生代表团”交流会口译期间,她的英语听说读写水平更是获得各方连连好评。

临近毕业,潘紫萌向牛津大学发出深造申请,希望到英语研究的世界舞台继续追梦,并最终被顺利录取。从牛津大学毕业后,潘紫萌又收到了国外多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博士录取,其中包括哈佛大学。最后,出于研究兴趣的考虑,她选择了在伦敦大学学院继续攻读博士。

博士毕业后,潘紫萌拒绝了国内外高薪offer的橄榄枝,毅然选择回到西财从事英语教学工作。

从西财学子到西财教师

从学子到教师,潘紫萌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对英语坚定的热爱。

在教学中,她积极承担本科生及研究生的课程任务,所授课程先后共十一门,包括本科课程《国际商务谈判》(英)、《商务笔译》、硕士课程《商务文本翻译》以及博士课程《话语分析》《语言社会学前沿研究》等。这些课程面向英语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的同学,同时也常有来自全校各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前来旁听。

其中,《国际商务谈判》(英)课程曾获得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全国创新作品奖。该课程最大的特色是全英文模拟谈判,授课内容以最新时事的案例为基础,通过模拟商务谈判翻转课堂,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多年的经验积累,让潘紫萌从全国性外语类教学大赛中脱颖而出。2022年,潘紫萌进入第十二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外语类专业组)全国总决赛,与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优中选优的省级冠军开展教学专业能力切磋。面对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实力强劲的选手,她凭借扎实的英语功底和风趣的教学风格,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内容,成功打动了在场的评委,一路过关斩将直至摘取全国总冠军特等奖桂冠,并刷新了四川省在该项赛事中的最好成绩。

事实上,课程思政一直都是潘紫萌日常教学的亮点。讲到贫困主题的文章时,她自然而然地带领学生从《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中充分了解我国的扶贫道路;讲到企业社会责任时,她将视角延伸到碳达峰碳中和,乃至《“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潘紫萌希望,在教授学生英语专业能力的同时切实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最终使学生们能够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

赴哈佛大学访学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时代命题,也是我国“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核心指导思想。作为高校英语教师,潘紫萌总是在思考:我国主流媒体在构建外宣话语时应具体从哪些角度出发?我国外宣话语如何平衡我国语言文化特色的影响以及海外受众的思维方式和阅读需求?

2022年,她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我国主流英文报纸的中国话语构建研究”顺利结项。2023年,基于此项目的国家社科项目专著《我国主流英文媒体的中国话语构建》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在书中,她从文化的角度提出了“中国外宣新闻话语”的研究思路,主张媒体在传达我国的政策举措与文化观念的同时,要用海外受众愿意听、听得懂的话语方式对中国话语进行传达。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潘紫萌一直在路上。今年8月,潘紫萌凭借优秀的学术成果,获邀至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交流。身处全球顶尖学术舞台,潘紫萌把学习和研究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在哈佛大学,从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到文理学院及肯尼迪学院,潘紫萌乐此不疲地穿梭于学术会议和讲座之间,与世界各地的优秀学者就中国研究问题展开深入的交流与探讨。访学过程中,潘紫萌不仅极力拓展着自己的学术视野,同时也自信地向国际学术界展示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等关键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

从学子到教师,从海外求学到回归西财,从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到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多年来,潘紫萌求知求学的身份不断转换,但对英语的热爱和理解始终如一。她常对同学们说:英语专业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门语言,英语也不只是考试的工具。希望同学们能用英语去探索世界的学术、科研、商业、经济、政治前沿,用英语讲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

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