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财校园到大凉山深处,再到雪域高原,她扎根西部、倾情奉献,投身志愿服务一年又一年。曾有人问她:你是否愿意将整个青春都扎根基层?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愿意。而每每聊到决定前往西藏的初心,她的眼中,总有星光闪烁。

她是王梦怡,我校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2023年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志愿者。
在大学四年时光里,王梦怡积极加入法学院团委、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公益社团等各种实践活动。每一次的经历都如同成长的镜子,映照出珍贵的人生阅历。通过一次次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历练,在一次次试错、成功的探索后,王梦怡愈发坚信,纵使面临各种困难,但做难事必有所得。

正是这些丰富的经历逐步健全了属于王梦怡自己的价值体系,确立了她矢志奋斗的理想目标。她深刻认识到,深入社会、沉入一线,将个人理想追求与党和国家的需要、与广大人民的利益相结合,才能更好实现个人价值。本科毕业时,王梦怡选择加入西南财经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去到凉山彝族自治州,成为了一名支教老师。
在大凉山,王梦怡曾见到学生家长因为缺乏法治观念采取极端方法维权酿成的惨剧。作为法学专业学生,她深受触动:“那时我才真切感受到,当法律从书本走向现实,就并不仅仅是抽象的逻辑,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和一幕幕真实的生活,公平和正义不仅要在书本上得到体现,更重要的是要在现实的困境中得到回响。”
大凉山的所见所感让王梦怡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
在美姑县中学,王梦怡同时负责初中政治与高中英语五个班的教学任务。从课堂上每一道题的耐心讲解,到晚自习每一分钟的细致解答,她将全部心力投入到对孩子们的教育引导中。这里的一切让她逐渐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在于让人成人。“教育最可贵的地方,在于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品格,这对他们自身发展和当地文明进步都有着重要意义。”

所以,除了关注学生学业发展,王梦怡还注重他们个人成长和情感需求。她会尽其所能为特殊家庭的孩子联系公益机构以求资助,也会在日常点滴中给予情感方面的辅导。对她而言,全方位了解学生,倾听他们的声音,提供及时的帮助,努力营造一个温暖融洽的教育氛围,是身为人民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好的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孩子们会常常与王梦怡分享家乡特产,认真给她写信,和她分享雪山与夕阳;课上积极回应她的教学,课下吵吵闹闹地围绕在她身旁……“与他们赠与我的相比,我的付出微不足道。”王梦怡动情地说。

在大凉山,有陆续实施的各项帮扶助学政策,有社会各界设立、捐助的奖助学金和爱心物资,还有许许多多和王梦怡一样为当地教育事业扎根基层、倾心奉献的教育工作者们……所见所感,让王梦怡深切感受到了我们党和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决心,倍加振奋了她助力乡村振兴、奉献强国建设的信心与勇气。
在深入了解现阶段民族地区的教育现状与困境后,王梦怡更加清醒认识到,深入民族地区帮扶助学,是非常伟大的事业。她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新时代青年学子投身到西部计划支教事业中,将点点炬火汇成骄阳。“我相信,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这一愿景一定能成为现实。”
大凉山支教的经历让王梦怡对个人未来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规划。研一结束后,她选择成为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志愿者的一员,前往中共西藏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服务学习。

高寒缺氧的环境、持续不断的高原反应、迥然不同的文化风俗,都给王梦怡带来了不小挑战。但玉宇凌空的布达拉宫、金碧辉煌的大昭寺、清澈湛蓝的纳木错湖、一望无垠的雪海冰山、璀璨夺目的藏族文化......大美西藏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也时时治愈着、激励着她,让她真切感受到这片土地的价值以及来到这片土地的意义。实际工作中,广大驻藏干部扎根高原、无私奉献的精神更深深鞭策着王梦怡。
“每一位驻藏干部身上,都承载着雪域高原所赋予的独特精神。他们克服工作生活的种种不易,传承倾注高原、无怨无悔的援藏精神,坚守着心系人民、攻坚克难的矢志初心,满怀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充沛干劲……坚毅奋战在雪域高原各个角落,舍小家、顾大家,为地区发展腾飞和民族大团结做出巨大贡献。”
从理想到实践、从小我到大我,青春是首波澜壮阔的赞歌。身处广袤大地的王梦怡,将在蓝天和雪山的瞩目下,从“老西藏”们的实干示范中深刻领悟援藏精神,用自己的脚步和汗水践行援藏精神,不负韶华、凯歌逐梦,在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长期以来,西南财大党委高度重视青年学子理想信念教育,广大西财青年坚定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社会实践中,积极走进西部、走入基层、投身一线,以实际行动回答好时代之问,奋力书写新时代西财青年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铿锵誓言的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