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光明:保安大叔的“诗意人生”

时间:2024-10-08    党委宣传部     阅读:

在西南财经大学,有一位名叫鲁光明的保安,他的朋友圈里总是洋溢着诗意。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自2017年起,他便以文字为伴,用诗歌记录生活。目前,鲁光明已创作格律诗词千余首,出版个人诗集一部,并入选四川省诗词协会会员。

诗歌不仅表达着鲁光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也展现了他作为西南财经大学校园守护者的责任与担当。在鲁光明看来,诗歌启发了他对人生的洞察和思考,让他以一种独特的视角看待工作和生活,为他的平凡生活带来了无限乐趣。

风雨人生路 校园保安用诗歌记录生活

充满风霜的脸颊、微微有些佝偻的身躯、双手饱经风霜的老茧……鲁光明的形象质朴而沧桑,这很难让人将他跟“诗人”联系在一起。

鲁光明今年55岁,出生于巴中市平昌县。12岁时,因为父亲残疾,他不得不辍学回家帮忙务农。16岁时,为了生计他又外出打工,在煤矿、砖窑、铁路工地等辛苦工作,补贴家用,资助弟弟上大学。少时的苦难和几十年辛勤的工作,造就了鲁光明坚韧乐观的性格。

2004年,鲁光明来到西南财经大学,在光华校区从事保安工作。在他看来,西南财经大学不仅给学生们提供了最好的学习条件,也给教职员工们提供了最舒适的环境。浸润在西财笔墨书香的校园环境中,鲁光明看到了保安工作之外的另一种可能:写诗。

2017年,偶然看到别人写诗的鲁光明,随即萌发了自己创作的念头。鲁光明从头学起,从身边写起,不仅在网上学习相关诗歌知识,还和光华校区家属院的老师们请教讨论,并加入诗歌群,和诗歌爱好者一起研究学习。一段时间下来,鲁光明的诗作得到诗友赞赏,这让他备受鼓舞,也更加坚定了继续写诗的心意。

在描写自己工作的诗歌《蜀城日夜守卫巡逻人员》中,他这样写道:“寒霜叶落频,薄雾夜巡人。灯下穿梭里,经年卫蜀民。”鲁光明笔下,西财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皆可成诗,“只要有感触,什么都可以写成诗。”

坚持诗歌创作 出版个人诗集

每写一首诗,鲁光明都会分享到自己朋友圈,和诗友们讨论。他一百多个微信诗友中,有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有已经出版了个人诗集的诗人,也有同样生活在西财的老师。鲁光明和他们一道,满怀自信地谈论着诗歌创作和鉴赏。一谈到诗歌,鲁光明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停不下来。仅仅是写诗的遣字用韵和平仄格律他就能说上好几个小时。他认为,诗一定要有韵味、有独特的感觉,让人思考,感受到写诗人的情感。

鲁光明的诗歌在朋友圈收获了众多点赞。面对他人的夸奖与认可,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眼中闪烁着光芒,脸上不自觉地露出惬意的笑容。

对于诗歌,鲁光明是认真的,也是执拗的,他每天都沉浸在诗歌的世界里,对一字一句的表达反复斟酌。他坚信,诗歌就是要在不停创作中寻求突破。

2022年,鲁光明如愿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巴山游子赋》。书中收录了他多年来创作的1000余首诗歌。这些诗歌饱含着对广袤乡村大地的深情厚意,抒发着对家人的无限眷恋和对故乡的深情思念。随着诗集的出版,“保安诗人”鲁光明的故事和诗歌,逐渐被越来越多人知晓。他的诗集也被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以及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的图书馆纳入馆藏。

人生就是一首诗

在西财工作了20年的鲁光明,对这所学校有割舍不下的情怀。“学校有很强的包容性,为我提供了一个既能养家糊口又能写诗的工作环境。”他感激地说。

鲁光明生活和工作的轨迹大多集中在光华校区,很少涉足远方山水,但他笔下的诗作却常常体现着对祖国锦绣山河的赞颂。以他引以为豪的《剑门关》为例。从未踏足剑门关的鲁光明,通过阅读和想象,创作出“精魂将士攻中土,战火悲风大地潸”这样和剑门关一样雄伟壮丽的诗句。他不停地吟诵,力求还原每一首诗的韵味和情感。

多年来,鲁光明以其笔耕不辍的执着,记录着平凡生活中的生动画面。年逾半百的他,谈及诗歌,脸上总是展露孩童般的笑容。他用诗作《随感》中的一句来形容自己的现状:“铅华褪尽安详淡,岁月如金自在闲。”如今,他不再为生计所困,生活平静而安逸,可以全身心投入诗歌创作,在诗歌的世界里寻找心灵的慰藉。他感慨:“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首诗。”

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