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松:老乡一声“书记来喝茶”,让我尝到幸福的甜!

时间:2025-03-25         阅读:

邓松,西南财经大学2021届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毕业生,2014年9月参军入伍,202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新林镇党委副书记,2023-2024年度“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获得者。

毕业之际,面对人生重要抉择,邓松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毅然放弃优渥条件,主动请缨扎根民族地区基层,将青春投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主战场,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战略,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

参加工作以来,邓松从村支部书记助理到县委办信调股工作人员,从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到镇党委副书记。一路走来,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带领所在乡镇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奋斗乡村振兴工作,用实干实绩彰显新时代西财青年的使命担当。

一心为民,扎根基层为民服务

“共产党员就该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2021年,身为省委组织部紧缺专业选调生的邓松,成为乐山市176名选调生中唯一扎根峨边民族地区的青年。8月,初任峨边彝族自治县新场乡星星村支部书记助理时,村支书曾不解询问:“你又不是本地人,名校毕业咋来这儿?”邓松坚定回应:“无论在学校、在部队或是在单位,我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培养,自然要到党最需要的地方回报这份恩情。”

到乡镇报到第一天,邓松便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考验。老党校拆迁现场,一名群众情绪激动地冲向轰鸣的挖掘机……千钧一发之际,邓松如离弦之箭般冲上前,死死拽住对方,与民警携手化险为夷。事后,邓松仔细了解拆迁工作细节,一头扎进政策文件里,多方协调,努力为群众解决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困扰,杜绝过激行为再次出现,将拆迁难题迎刃而解。

谈及此事,邓松笑着打趣:“看到当时的景象,我第一反应就是人命关天,所以一下子就冲上前去拼命拉住她,说起来还把鞋都给我扯坏了,她还‘欠’我一双鞋呢。”这看似轻松的玩笑,却让同事记住了他“要鞋不要命”的执拗。后来有老领导问起,如果再来一次,你还会第一时间冲上去吗?他目光坚定:“再来无数次,我还是会这样做,生命至上、人民利益我必须捍卫,代价再大也不怕!”

在星星村驻村两年间,邓松跑遍了村里的家家户户,踏遍了村里的山山水水,访遍71户脱贫户211人,从落实帮扶政策到争取物资慰问,他用汗水打通惠民政策 “最后一公里”,让党的温暖照进百姓心田。

谦虚谨慎,脚踏实地为民办事

从母校“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大学精神到基层“事交我办你放心”的庄重承诺,邓松始终以“文过我手无差错”的细致诠释着“严谨、勤俭、求实、开拓”的西财校训。无论是摆放会议座牌,还是起草重要文稿,他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以工作成效将基层干部的责任担当落到实处。

“一杯热茶的温度,能融化十多年的心结。”在县委办时,邓松遇到一位来访老大爷,恰逢领导外出,他热情地将老大爷请进办公室,递上热茶,耐心倾听诉求。原来,老大爷的心结是个涉及多部门的历史遗留难题。邓松虽自知无力独自解决,却全程专注聆听,换位思考为老人分析,留下联系方式,指引老人找相关部门反映,并及时向领导汇报。

“信访工作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干群关系的试金石。” 邓松这杯热茶,暖了民心;留下的电话,搭起信任桥梁。从最初“怕解决不了问题被戳脊梁骨”的忐忑,到“站在人民立场就有底气”的笃定,邓松在接访实践中淬炼出群众工作真谛——以换位思考破题,用真诚沟通解题。这种把群众“表情包”当作工作“风向标”的作风,正是“民之所忧我必念之”的生动注解。

苦干善为,做基层实干排头兵

如今在新林镇,邓松肩负重任。全镇11个村,300平方公里,2万多人口中脱贫人口占了三分之一。作为“三农”干部,为推动本镇农业产业发展、推进项目,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在田间地头穿梭、跋山涉水入户是家常便饭。

时间回到2023年,一场“马铃薯攻坚战”让人记忆犹新。新林镇结合实际情况,对茗新村土地进行集中连片整理,引进种植大户,大规模种植高山马铃薯。邓松带着干部扎进茗新村,晚上逐户动员村民、白天和村民共同劳作,每天认真核查播种质量……克服劳动力不足和高山马铃薯耕种窗口期短的困境,在两周内完成5000亩高山马铃薯标准化种植。丰收时,沉甸甸的马铃薯装满卡车,村民笑着打趣:“邓镇长种土豆比挖金子还拼命!”

300多个日夜拼搏,换得新林镇成功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下辖茗新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2024年10月10日,在峨边彝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庆典上,邓松见证了这个曾经的“小凉山边僻之地”实现历史性跨越——从贫困山区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从省级贫困县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作为亲历者与建设者,邓松深知这一转变凝聚了无数基层干部的心血,彝乡蝶变的故事正激励更多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热土。

一路走来,从青涩新手到独当一面,邓松也在磕绊中成长、蜕变。“当初孤身来峨边,忐忑彷徨难免,好在遇到一群务实伙伴、良师益友,大家并肩作战。” 邓松感慨。

“有人说基层苦”,但老乡一声 “书记来喝茶”,却让邓松“尝到幸福的甜”。扎根彝乡,春日清晨5点的峨边晨曦,夏夜静谧又奔涌的大渡河,秋天枫叶遍布的背峰山,冬季大雪茫茫的黑竹沟,皆是他青春勋章上闪耀的光。邓松用青春唱响奋斗歌声嘹亮,正激励着更多新时代西财青年,到党和人民最需要处发光!

最新信息